平湖市人民政府文件
平政发〔2016〕56号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独山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市属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全省经济平稳发展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15〕18号)等文件精神,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加快工业创新投资,促进平湖经济平稳发展、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结合平湖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主要目标
2016年,全市完成工业生产性投资152亿元,技改投资增长17.2%以上,其中“机器换人”投资65亿元,绿色制造项目投资2亿元,新增光伏发电容量60兆瓦;确保引进内资55亿元;创建省级工业特色小镇1家,嘉兴市级工业特色小镇2家,完成投资20亿元,市镇工业园区能级提升投资6亿元,建设标准厂房8.5万平方米,两创中心5万平方米,建设1-2个数字化车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确保25家、力争30家;完成“小升规”50家;新增股份制企业确保20家、力争30家,区域性股权交易挂牌18家,新三板挂牌确保10家、力争20家。
二、工作重点
(一)推进现代化工业投资
1.强化工业有效投入。按照“三集中”要求,集聚优势资源,重点发展与省重点培育七大产业相对应的高端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智能装备)、信息产业、生物技术和健康产业等主导产业,加快发展“两高两低”绿色化工,推动服装、箱包等传统产业向时尚产业转型发展。精心编制“双百亿”项目计划,重点推进5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强项目管理,提高项目开工率、竣工率、投产率。着力优化投资结构,确保项目设备投资占比60%以上,推动工业投资从重视土地厂房向重视设备、技术及管理方向转变。
2.强化企业技术改造。完善政策配套,重点推进汽车零部件、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装备、生物技术和健康、节能环保、互联网与物联网等制造业技改项目。突出“零土地”技术改造,鼓励企业利用原有土地、厂房及设施,通过设备改造、技术创新,淘汰落后产能、设备,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理念,提高企业管理和产品技术水平。积极组织申报各类技术创新项目,全年完成新增(级别提升)技术(研发)中心26家,工业新产品备案60件,装备制造业首台(套)申报10项,完成专利申报3000件以上,规上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占比达到2.65%以上。确保全年完成技术改造投资109亿元,同比增长17.2%。
3.强化“智能制造”方向。将“智能制造”作为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优化投资结构的主攻方向。推进“机器换人”扩面升级,重点在产业集中度较高、低端用工集中、“机器换人”需求迫切的行业实施“机器换人”、“产品换代”,提升产品层次。鼓励本土高端数控机床、机器人等自动化设
生产企业与配套企业联合攻关,研制行业适用高端装备,支持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协同制造,出台高端装备同城采购的扶持政策,支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积极研究适合我市智能装备、汽车零部件等产业现状的“智能制造”模式,做好“智能制造”投资示范,打造一批数字化示范车间、智能工程、智能示范装备,推动形成“智能制造”新格局。4.深化“绿色制造”模式。挖掘企业节能降耗潜力,实施一批节能降耗项目,全年完成“绿色制造”投资2亿元。积极推广应用节能技术设备,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淘汰改造落后高能耗设备,加速落后电机、变压器淘汰更新,全面实施煤改气工程,改造存量燃煤锅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企业接入天然气、蒸汽管网。鼓励实施光伏发电,重点推进综合能耗3000吨标煤企业、屋顶面积5000平方米企业建设光伏发电,推进农光互补、居民屋顶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建设,全年并网光伏发电确保60兆瓦、力争80兆瓦。推进工业治水节水,提高万元工业增加值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实施地方热电企业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实现燃煤机组超低排放。
(二)抓好内外资创新投资
5.突出招商引资选优。完善招商路线图,优化项目预评估机制,突出招大引强选优。积极承接上海高端制造业溢出效应,筛选适合于我市产业技术提升和强链补链项目,开展上门重点招商,引进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技术(食品)、信息产业、时尚产业项目,培育产业带动型、科技创新型、总部经济型、生产服务型企业。2016年,力争实际利用外资3.8亿美元以上,引进内资55亿元以上,年内引进世界五百强和国际行业领先企业投资项目或总投资1亿美元以上重大项目3个以上。
6.实施“互联网+工业”。依托平湖市两化融合促进中心,构建互联网技术服务支撑体系,引进培育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集成服务商。探索搭建工业云服务平台,发挥阿里巴巴·平湖产业带作用,加快传统企业触网转型。充分发挥我市区位优势,数控木工开料机编程代码教学直播(木工开料机程序编辑)大力引进国内外电子商务及配套服务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因地制宜实施“互联网+”行动,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三)建设优良投资平台
7.加强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加强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独山港经济开发区、临沪产业园等一批主动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园区形象、功能、服务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打造高端开放的合作平台。分类推进镇街道工业园区改造提升,做好园区改造提升规划编制,启动当湖街道、新埭镇、新仓镇等3个工业园区改造提升项目建设。创建嘉兴市级特色产业园、嘉兴市市镇工业园区“二次创业转型发展”甲乙级工业园区,创建嘉兴市特色产业园2家。
8.加快“众创空间”建设。加快“两创中心”、“新经济园”等“众创空间”建设,推进
9.加强“标准厂房”建设。鼓励国有、集体、民营资本共同投资“标准厂房”项目建设。鼓励本土企业以租代征,减少企业厂房重复投资,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加强监管,严格掌握厂房建设标准,适应国内外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需求。通过标准厂房直供,缩短项目周期,推动相关项目早日投产,cnc数控中心油雾净化器可治理的油雾类型及设备简介形成产业集聚。
10.创建工业类特色小镇。围绕我市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技术(食品)产业、时尚产业、临港产业等块状经济特色,创建工业类特色小镇,并通过完善相应扶持政策,重点支持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和补链强链工作。2016年,争创省级工业类特色小镇1家,嘉兴市级特色小镇2家,完成投资20亿元以上。
(四)完善投资金融保障体系
11.推动设备租赁服务体系建设。落实“机器换人”设备租赁政策优惠,出台工业投资设备租赁实施意见,大力培育设备租赁中介服务机构,拓展企业投融资渠道。鼓励有实力的本土高端设备生产企业成立设备租赁服务公司,实现生产、销售、融资等一体化服务。2016年,力争形成1-2家品牌知名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经验方式创新的本土设备租赁企业。市级政策性担保服务机构要加大对工业投资项目支持力度,主动对接投资项目,为工业创新投资项目全程服务。
12.扎实推进企业股改上市。大力实施企业股改上市(挂牌)“1234”发展战略,坚定“增量+存量”两手抓战略和“股改挂牌上市”三步走战略,开展“四个精准”专项行动,推进“1+1+4”管理服务模式,进一步巩固股改上市(挂牌)“培育-扶持-考核”工作机制。健全上市梯队培育储备机制和后备库动态管理机制,强化上市规划,突出分类培育,构建“培育一批、股改一批、辅导一批、挂牌一批、上市一批”的良好格局。进一步发挥上市公司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以资本为纽带的强强联合,推进上市企业并购重组,做大做强。鼓励发起设立产业并购基金,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技型企业、成长型企业进行股权投资,促进产业整合优化。
13.创新产业基金项目及运作模式。设立政府产业基金,通过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吸引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资我市工业实体经济发展,促进一批工业项目加速投入,尽早产出,形成政府产业基金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扩大政府产业基金投资领域,通过与省、嘉兴市政府产业基金合作设立区域或定向基金以及与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合作共同发起设立子基金两种模式,将资金重点投向智能装备、汽车零部件、绿色化工、信息产业等创新投资项目。
(五)创新投资
服务水平14.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引进中介服务机构,重点导入工业设计、技术研发、品牌运营、管理咨询、电子商务等方面的中介服务机构。出台培育服务型制造企业相关政策,重点支持定制化生产、全生命周期服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推动我市箱包服装等传统产业向现代时尚产业快速发展,赢得市场竞争先机。
15.完善绩效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工业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的工作机制,建立系统规范的数据采集、信息发布、政企互动、动态管理等机制。修订完善工业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办法,进一步健全评价指标体系和分类标准,探索分行业开展综合绩效评价。完善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政策体系,稳步强化要素倒逼机制,推进低效用地二次开发,为优质项目腾出资源和空间。2016年,确保腾退低效建设用地2000亩,闲置土地处置率超过95%。
16.加快培育创新型小微企业。重点扶持对本市产业起到关键带动作用的创新型小微企业,鼓励做大做强,集群发展。支持创新型小微企业申报各类科技及技术创新项目,优化立项程序,放开相应限制。鼓励小微企业积极使用公共科技资源,加强对外合作。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智能装备、信息技术等小微企业,全年完成“小升规”50家。
17.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支持和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优化高新技术企业内外部发展环境。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整合社会资源,建设科技创新投资基金,培育一批有潜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全年争取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45%。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镇街道和市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工业创新投资工作,配强工作力量,强化统筹协调,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二)优化审批服务。积极贯彻落实上级要求,完善项目核准、备案程序,加快推进技改项目备案程序全程电子化,深化“零土地”技改审批制度改革,加强跟踪监督和精准服务,有效提升行政审批效能,优化投资环境。
(三)完善要素保障。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机制创新试点工作,推进实施资源要素“三集中”机制,创造有利于项目落地、开工、投产的工作环境,保障有效投资。
(四)强化氛围营造。加大工业创新投资工作宣传力度,重点报道工业创新投资中的先进典型,积极向企业宣传解读政策,全面激发企业创业创新热情,提振发展信心。
附件:2016年全市工业创新投资目标任务分解表
平湖市人民政府
原创文章出自天博,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