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天博官方网站,下载天博APP体验不一样游戏!

咨询服务热线

130-4380-2569s

数控车床加工工艺

发布时间:2024-03-17 11:22人气:



【简介】感谢网友“一只家养赖皮狗”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控车床加工工艺(共6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控车床加工工艺

摘要:数控车床上合格零件的加工必须要依靠制定合理的加工工艺。

本文侧重从图样分析,工序工步设计,刀量具,切削用量等几个方面谈谈数控车床加工工艺问题。

关键词:数控车床 车削加工工艺 工艺分析

数控车床又称为 CNC车床,即计算机数字控制车床,是目前国内使用量最大,覆盖面最广的一种数控机床,约占数控机床总数的25%。

数控机床是集机械、电气、液压、气动、微电子和信息等多项技术为一体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是机械制造设备中具有高精度、高效率、高自动化和高柔性化等优点的工作母机。

数控机床的技术水平高低及其在金属切削加工机床产量和总拥有量的百分比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和工业制造整体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数控车床是数控机床的主要品种之一,它在数控机床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几十年来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数控车削是数控加工中用得最多的加工方法之一。

数控车床上能完成内外回转体表面的车削、钻孔、镗孔、铰孔、切槽、车螺纹和攻螺纹等加工操作。

制定零件的车削加工顺序一般遵循下列原则:先粗后精、先近后远、内外交叉、基面先行。

划分加工工序应遵循保持精度原则和提高生产效率原则。

数控车床适合加工的零件类型有:轮廓形状特别复杂或难于控制尺寸的回转体零件、精度要求高的回转体零件、带特殊螺纹的回转体零件。

数控车削加工零件的工艺性分析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零件图的'分析(包括零件的尺寸标注方法、几何要素、精度及技术要求的分析),结构工艺性分析以及零件安装方式的选择(力求设计、工艺与编程计算得基准统一,尽量减少装夹次数在一次装夹后完成所有表面的加工)。

本文侧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数控车床加工工艺的问题:

一、图样分析

零件图分析是制定数控车削工艺的首要任务。

主要进行尺寸标注方法分析、轮廓几何要素分析以及精度和技术要求分析。

此外还应分析零件结构和加工要求的合理性,选择工艺基准。

1、选择基准

零件图上的尺寸标注方法应适应数控车床的加工特点,以同一基准标注尺寸或直接给出坐标尺寸。

这种标注方法既便于编程,又有利于设计基准、工艺基准、测量基准和编程原点的统一。

2、节点坐标计算

在手工编程时,要计算每个节点坐标。

在自动编程时要对零件轮廓的所有几何元素进行定义。

3、精度和技术要求分析

对被加工零件的精度和技术进行分析,是零件工艺性分析的重要内容,只有在分析零件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合理地选择加工方法、装夹方式、刀具及切削用量等。

二、工序工步设计

1、工序划分:

在数控车床上加工零件,常用的工序的划分原则有两种。

(1)保持精度原则。

工序一般要求尽可能地集中,粗、精加工通常会在一次装夹中全部完成。

为减少热变形和切削力变形对工件的形状、位置精度、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则应将粗、精加工分开进行。

(2)提高生产效率原则。

为减少换刀次数,节省换刀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应将需要用同一把刀加工的加工部位都完成后,再换另一把刀来加工其他部位,同时应尽量减少空行程。

2、确定加工顺序

制定加工顺序一般遵循下列原则:

(1)先粗后精。

按照粗车半精车精车的顺序进行,逐步提高加工精度。

(2)先近后远。

离对刀点近的部位先加工,离对刀点远的部位后加工,以便缩短刀具移动距离,减少空行程时间。

此外,先近后远车削还有利于保持坯件或半成品的刚性,改善其切削条件。

(3)内外交叉。

对既有内表面又有外表面需加工的零件,应先进行内外表面的粗加工,后进行内外表面的精加工。

(4)基面先行。

用作精基准的表面应优先加工出来,定位基准的表面越精确,装夹误差越小。

三、刀量具

1、工件的装夹与定位

数控车削加工中尽可能做到一次装夹后能加工出全部或大部分代加工表面,尽量减少装夹次数,以提高加工效率、保证加工精度。

对于轴类零件,通常以零件自身的外圆柱面作定位基准;对于套类零件,则以内孔为定位基准。

数控车床夹具除了使用通用的三爪自动定心卡盘、四爪卡盘、液压、电动及气动夹具外,还有多种通用性较好的专用夹具。

实际操作时应合理选择 。

2、刀具选择

刀具的使用寿命除与刀具材料相关外,还与刀具的直径有很大的关系。

刀具直径越大,能承受的切削用量也越大。

所以在零件形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尽可能大的刀具直径是延长刀具寿命,提高生产率的有效措施。

数控车削常用的刀具一般分为3类。

即尖形车刀、圆弧形车刀和成型车刀。

四、切削用量

数控车削加工中的切削用量包括背吃刀量ap、主轴转速S(或切削速度υ)及进给速度F(或进给量f )。

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合理选用切削用量对提高数控车床的加工质量至关重要。

确定数控车床的切削用量时一定要根据机床说明书中规定的要求,以及刀具的耐用度去选择,也可结合实际经验采用类比法来确定。

一般的选择原则是:粗车时,首先考虑在机床刚度允许的情况下选择尽可能大的背吃刀量ap;其次选择较大的进给量f;最后再根据刀具允许的寿命确定一个合适的切削速度υ。

增大背吃刀量可减少走刀次数,提高加工效率,增大进给量有利于断屑。

精车时,应着重考虑如何保证加工质量,并在此基础上尽量提高加工效率,因此宜选用较小的背吃刀量和进给量,尽可能地提高加工速度。

主轴转速S(r/min )可根据切削速度υ(mm/min)由公式 S=υ1000/πD(D为工件或刀/具直径 mm)计算得出,也可以查表或根据实践经验确定。

数控机床作为一种高效率的设备,欲充分发挥其高性能、高精度和高自动化的特点,除了必须掌握机床的性能、特点及操作方法外,还应在编程前进行详细的工艺分析和确定合理的加工工艺,以得到最优的加工方案。

参考文献:

[1]陈建环.数控车削编程加工实训[M].机械工业出版社,.04.01

[2]黄华.数控车削编程与加工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08.01

[3]林秀朋.数控车削实训教程[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08.11

自古至今我国都是以农业,手工也为主的国家,在工业方面从人员的技术水平到工艺设备方面,与发达的工业国家都有着相当大的差距,而衡量一个国家的发达与否很大程度上不取决于农业和手工业,而是取决于工业水平的发展,所以在新世纪初期,我国在政策上以及资金投入上对工业都有着很大的倾斜,所以我国工业开始蓬勃发展,最近年尤为迅速,所以我国的工业发展正处在承上启下,前赴后继的重要关头,我们在世界上的印象必须从“制造大国”转变成“制造强国”,在这条道路上面临着诸多困难,其中高端机床的技术突破就是一

个必须越过的门槛。“在数控机 床的未来发展中,自动化系统是未来工业的发展方向,是一个制造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数控车床在生产中的意义及必要性

1.1 数控车床在生产中的意义

要想了解数控机床的在生产中的意义,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数控车床,数控车床是用来干什么的,优势在哪里,首先数控车床是指通过电脑控制机械对物件进行制造与加工的机器,数控车床集电信号,机械操控,液压控制,微电子技术的综合载体,数控机床技术在一些欧美发达国家非常成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工业发达的.程度的标准,这就是数控车床在生产中起到的真正意义。

1.2数控车床在生产中的必要性

数控车床的必要性,可以说是显而易见的,一个生产制造厂如果有它,可以更有效率,更精确的制造物件,而且由于它是经过计算机控制,可以制作人工无法精确制造的形状等等,它具有广泛的加工艺性能,可加工直线圆柱、斜线圆柱、圆弧和各种螺纹。有些高级的数控车床在出厂前,厂家就已经设定好了很多种非常常用的形状,圆形,圆柱形,菱形等等,方便编程人员操作,机床自动化程度高,可以减轻劳动强度;对操作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对维修人员的技术要求更高,使产品更有竞争性,在市场上处于领先的不败之地。作为一个成产厂,什么才是核心竞争力,首先是技术人才,应了一句老话,21世纪什么最贵?是人才!而光有优秀的人才,你也给他一个能够充分发挥他技术的工具,还有一句老话说的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一个好的工具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数控车床的在一个制造型企业所起的作用就显而易见了!

2.1 数控车床的工作原理

数控车床集电信号,机械操控,液压控制,微电子技术的综合载体,其工作原理是该控制系统能够逻辑地处理具有控制编码或其他符号指令规定的程序,并将其译码,用代码化的数字表示,数控车床有一个专门的操作平台,供程序员进行编程处理,要按照编码把要加工的工件详细信息输入进数控机床里,通过微电子芯片进行运算,指定机床的加工方案,一台数控车床,要想应用首先是设定程序加工程序,拿过来一个零件样本,通过人工分析,确定加工的方式方法,选择道具与夹具,然后确定刀的走向以及路线,深浅等等,编程人员要对零件样本进行检查,确定几何形状,尺寸及工艺要求进行分析,并且结合数控机床使用的基础知识,如数控机床的规格、性能、数控系统的功能等,确定加工方法和加工路线。只有这样才能做出符合规格,精密度高的零件。

2.2 数控车床加工工艺处理和数控车床编程

数控车床编程首先分为四步,第一步是:明确加工工艺的过程。要通过专业的数控车床编程人员对示例工件进行该有的分析,确定工件是由什么几何图形组成,是由什么材料制成,选择什么刀具,选择什么样的夹具,从哪下刀,刀的走线,线的深浅等等都要通过一个优秀的数控车床的编程人员来事先设定好的,所以一个工件是否能制造成功,编程人员的经验是非常重要的。第二步是:精确的测量值计算,在经过了第一个步骤以后,编程人员要运用测量工具,测量刀的走位,以及刀是以什么中心运动的,只有这样才能获取到刀位的测量数据。一般的数控系统里会提供一些常规的集合图形的数据,如圆形,直线型等等,但是注意在加工,如果刀工轨迹有误的话,工件指定不合乎规格,河南公布28个重点产业链绿色化改造指南力争新增绿色工厂100家以上天博如果这种不合乎规格的工件,流入市场会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隐患,所以一定要有检测员检测,否则难以完成。第三步,编制加工程序和校验方法,经过以上两个步骤以后,便可以写程序来加工工件了,编写程序编制人员使用数控系统程序指令,按照数控车床厂家规定的程序格式输入,程序录入人员,必须对该机床的功能了如指掌,对代码程序也要非常熟悉,才能完成工件制作程序的设定工作。第四步骤 序检验及试切削,在系统中输入以编写好的程序,在正式发表之前检验。通常可采用机床空运转的方式来检查。

3结论

社会进步发展,工业水平也不断发展,所以数控车床的应用于众多的工厂,在生产中,安徽数控车床 安徽力威机床城现在很多工作都讲究自动化,从工厂到银行,从学校到研究院各个都讲究办公自动化,那么什么是自动化,就是一切尽量通过电脑,机械来完成生产,安装等一系列的工作,自动化的特点就是工件精度高准、确性高,节省人力,工作效率高,自动化系统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自动化系统不仅能够提升传统制造水平,而且能够满足高技术发展要求。由于数控机床的参与,大大节省了人力,使产品得到了质的飞跃,工业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的标准,在工业发达的国家,包括美国,英国,德国等,其应用是非常广泛的,我国还处在发展中阶段,所以工业水平有待提高。

参考文献

[1]李艳霞.数控机床及应用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1992-.

[2]严建红.数控机床原理及应用.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3]刘万菊.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1、确定工件的加工部位和具体内容

确定被加工工件需在本机床上完成的工序内容及其与前后工序的联系,

工件在本工序加工之前的情况。例如铸件、锻件或棒料、形状、尺寸、加工余量等。

前道工序已加工部位的形状、尺寸或本工序需要前道工序加工出的基准面、基准孔等。

本工序要加工的部位和具体内容。

为了便于编制工艺及程序,应绘制出本工序加工前毛坯图及本工序加工图。

2、确定工件的装夹方式与设计夹具

根据已确定的工件加工部位、定位基准和夹紧要求,选用或设计夹具。数控车床多采用三爪自定心卡盘夹持工件;轴类工件还可采用尾座顶尖支持工件。由于数控车床主轴转速极高,为便于工件夹紧,多采用液压高速动力卡盘,因它在生产厂已通过了严格的平衡,具有高转速(极限转速可达4000~6000r/min)、高夹紧力(最大推拉力为~8000N)、高精度、调爪方便、通孔、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还可使用软爪夹持工件,软爪弧面由操作者随机配制,可获得理想的夹持精度。通过调整油缸压力,可改变卡盘夹紧力,以满足夹持各种薄壁和易变形工件的特殊需要。为减少细长轴加工时受力变形,提高加工精度,以及在加工带孔轴类工件内孔时,可采用液压自动定心中心架,定心精度可达0.03mm。

3、确定加工方案

确定加工方案的原则

加工方案又称工艺方案,数控机床的加工方案包括制定工序、工步及走刀路线等内容。

在数控机床加工过程中,由于加工对象复杂多样,特别是轮廓曲线的形状及位置千变万化,加上材料不同、批量不同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对具体零件制定加工方案时,应该进行具体分析和区别对待,灵活处理。只有这样,才能使所制定的加工方案合理,从而达到质量优、效率高和成本低的目的。

制定加工方案的一般原则为:先粗后精,先近后远,先内后外,程序段最少,走刀路线最短以及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先粗后精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并保证零件的精加工质量,在切削加工时,应先安排粗加工工序,在较


数控车床加工工艺


的时间内,将精加工前大量的加工余量(如图3-4中的虚线内所示部分)去掉,同时尽量满足精加工的余量均匀性要求。

当粗加工工序安排完后,应接着安排换刀后进行的半精加工和精加工。其中,安排半精加工的目的是,当粗加工后所留余量的均匀性满足不了精加工要求时,则可安排半精加工作为过渡性工序,以便使精加工余量小而均匀。

在安排可以一刀或多刀进行的精加工工序时,其零件的最终轮廓应由最后一刀连续加工而成。这时,加工刀具的进退刀位置要考虑妥当,尽量不要在连续的轮廓中安排切人和切出或换刀及停顿,以免因切削力突然变化而造成弹性变形,致使光滑连接轮廓上产生表面划伤、形状突变或滞留刀痕等疵病。

1、确定工件的加工部位和具体内容

确定被加工工件需在本机床上完成的工序内容及其与前后工序的联系。

工件在本工序加工之前的情况。例如铸件、锻件或棒料、形状、尺寸、加工余量等。

前道工序已加工部位的形状、尺寸或本工序需要前道工序加工出的基准面、基准孔等。

本工序要加工的部位和具体内容。

为了便于编制工艺及程序,应绘制出本工序加工前毛坯图及本工序加工图。

2、确定工件的装夹方式与设计夹具

根据已确定的工件加工部位、定位基准和夹紧要求,选用或设计夹具。数控车床多采用三爪自定心卡盘夹持工件;轴类工件还可采用尾座顶尖支持工件。由于数控车床主轴转速极高,为便于工件夹紧,多采用液压高速动力卡盘,因它在生产厂已通过了严格的平衡,具有高转速(极限转速可达4000~6000r/min)、高夹紧力(最大推拉力为2000~8000N)、高精度、调爪方便、通孔、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还可使用软爪夹持工件,软爪弧面由操作者随机配制,可获得理想的夹持精度。通过调整油缸压力,可改变卡盘夹紧力,以满足夹持各种薄壁和易变形工件的特殊需要。为减少细长轴加工时受力变形,提高加工精度,以及在加工带孔轴类工件内孔时,可采用液压自动定心中心架,定心精度可达0.03mm。

3、确定加工方案

确定加工方案的原则

加工方案又称工艺方案,数控机床的加工方案包括制定工序、工步及走刀路线等内容,

在数控机床加工过程中,由于加工对象复杂多样,特别是轮廓曲线的形状及位置千变万化,加上材料不同、批量不同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对具体零件制定加工方案时,应该进行具体分析和区别对待,灵活处理。只有这样,才能使所制定的加工方案合理,从而达到质量优、效率高和成本低的目的。

制定加工方案的一般原则为:先粗后精,先近后远,先内后外,程序段最少,走刀路线最短以及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先粗后精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并保证零件的精加工质量,在切削加工时,应先安排粗加工工序,在较短的时间内,将精加工前大量的加工余量(如图3-4中的虚线内所示部分)去掉,同时尽量满足精加工的余量均匀性要求。

当粗加工工序安排完后,应接着安排换刀后进行的半精加工和精加工。其中,安排半精加工的目的是,当粗加工后所留余量的均匀性满足不了精加工要求时,则可安排半精加工作为过渡性工序,以便使精加工余量小而均匀。

在安排可以一刀或多刀进行的精加工工序时,其零件的最终轮廓应由最后一刀连续加工而成。这时,加工刀具的进退刀位置要考虑妥当,尽量不要在连续的轮廓中安排切人和切出或换刀及停顿,以免因切削力突然变化而造成弹性变形,致使光滑连接轮廓上产生表面划伤、形状突变或滞留刀痕等疵病。

先近后远

这里所说的远与近,是按加工部位相对于对刀点的距离大小而言的。在一般情况下,特别是在粗加工时,通常安排离对刀点近的部位先加工,离对刀点远的部位后加工,以便缩短刀具移动距离,减少空行程时间。对于车削加工,先近后远有利于保持毛坯件或半成品件的刚性,改善其切削条件。

先内后外

对既要加工内表面(内型、腔),又要加工外表面的零件,在制定其加工方案时,通常应安排先加工内型和内腔,后加工外表面。这是因为控制内表面的尺寸和形状较困难,刀具刚性相应较差,刀尖(刃)的耐用度易受切削热影响而降低,以及在加工中清除切屑较困难等。

走刀路线最短

确定走刀路线的工作重点,主要用于确定粗加工及空行程的走刀路线,因精加工切削过程的走刀路线基本上都是沿其零件轮廓顺序进行的。

走刀路线泛指刀具从对刀点(或机床固定原点)开始运动起,直至返回该点并结束加工程序所经过的路径,包括切削加工的路径及刀具引入、切出等非切削空行程。

在保证加工质量的前提下,使加工程序具有最短的走刀路线,不仅可以节省整个加工过程的执行时间,还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刀具消耗及机床进给机构滑动部件的磨损等。

优化工艺方案除了依靠大量的实践经验外,还应善于分析,必要时可辅以一些简单计算。

上述原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则需要采取灵活可变的方案。如有的工件就必须先精加工后粗加工,才能保证其加工精度与质量。这些都有赖于编程者实际加工经验的不断积累与学习。

加工路线与加工余量的关系

在数控车床还未达到普及使用的条件下,一般应把毛坯件上过多的余量,特别是含有锻、铸硬皮层的余量安排在普通车床上加工。如必须用数控车床加工时,则要注意程序的灵活安排。安排一些子程序对余量过多的部位先作一定的切削加工。

对大余量毛坯进行阶梯切削时的加工路线

分层切削时刀具的终止位置

车螺纹时的主轴转速

数控车床加工螺纹时,因其传动链的改变,原则上其转速只要能保证主轴每转一周时,刀具沿主进给轴(多为Z轴)方向位移一个螺距即可,不应受到限制。但数控车床加工螺纹时,会受到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螺纹加工程序段中指令的螺距(导程)值,相当于以进给量(mm/r)表示的进给速度F,如果将机床的主轴转速选择过高,其换算后的进给速度(mm/min)则必定大大超过正常值;

刀具在其位移的始/终,都将受到伺服驱动系统升/降频率和数控装置插补运算速度的约束,由于升/降频特性满足不了加工需要等原因,则可能因主进给运动产生出的“超前”和“滞后”而导致部分螺牙的螺距不符合要求;

车削螺纹必须通过主轴的

同步运行功能而实现,即车削螺纹需要有主轴脉冲发生器。

数控技术是现代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产品的结构越来越复杂,对产品的性能、精度和生产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并且更新换代频繁。为了缩短生产周期,满足市场上不断变化的需求,机械制造业正经历着从大批量到小批量及单件生产的转变过程,而传统的制造手段已满足不了当前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要求,数控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有效的解决了上述问题,它使传统的制造方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现在数控技术已成为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技术,现代的 CAD/CAM,FMS和CIMS、敏捷制造和智能制造等,都是建立在数控技术之上。

数控技术应用

计算机数控系统(CNC)有许多优点:

1. 柔性好

由硬件逻辑电路构成的专用硬件数控装置,若想改变系统的功能,必须重新布线;具有灵活性计算机数控系统只要改变相应控制软件,就可改变和扩展其功能,满足用户的不同需要。

2、功能强

可利用计算机技术及其外围设备,增强数控系统及数控机床的功能。例如,利用计算机图形显示功能,检查编程的刀具轨迹,纠正编程错误,还可校验刀具与机床


数控车床加工工艺



数控车床加工工艺


夹具碰撞的可能性等;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功能,便于数控机床组成生产线,

3、可靠性高

计算机数控系统可使用磁带、软盘等多种输入装置,避免了以往数控机床由于频繁地开启光电阅读机而造成的信息出错的缺点。与硬件数控相比,计算机数控尽量减少硬件电路,显著地减少了焊点、接插件和外部联线,提高了可靠性。此外,计算机数控系统一般都具备自诊断功能,当数控系统出现故障时,能显示出故障信息,便于维修或预防操作失误,减少维修停机时间。这一切使得现代数控系统的无故障运行时间大为增加。

4、易于实现机电一体化

由于计算机电路板上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先进的印制电路排版技术,只要采用数块印制电路板即可构成整个控制系统,而将数控装置连同操作面板装入一个不大的数控箱内,有力地促进了机电一体化。

5、经济性好

采用微机数控系统后,系统的性能价格比大为提高,现在不但大型企业,就是中小型企业也逐渐采用微机数控系统了。

数控加工的基本概念

数控即为数字控制(Numerical Control),是用数字化信号对机床的运动及其加工过程进行控制的一种方法,简称数控(NC)。

数控机床:就是采用了数控技术的机床,或者说是装备了数控系统的机床。

数控系统:数控机床中的程序控制系统,它能够自动阅读输入载体上事先给定的程序,并将其译码,从而使机床运动和加工工件。

数控车床加工操作技巧

一、编程技巧

1. 零件的加工顺序:

先钻孔后平端(这是防止钻孔时缩料);

先粗车,再精车(这是为了保证零件精度);

先加工公差大的最后加工公差小的(这是保证小公差尺寸表面不被划伤及防止零件变形)。

2. 根据材料硬度选择合理的转速、进给量及切深:

1)碳钢材料选择高转速,高进给量,大切深。

如:1Gr11,选择S1600、F0.2、切深 2mm;

2)硬质合金选择低转速、低进给量、小切深。

如:GH4033,选择S800、F0.08、 切深0.5mm;

3)钛合金选择低转速、高进给量、小切深。

如:Ti6,选择S400、F0.2、切深0.3mm。

以加工某零件为例:材料为K414,此材料为特硬材料,经过多次试验,最终选择为S360、F0.1、切深0.2,才加工出合格零件。

二、对刀技巧

对刀分为对刀仪对刀及直接对刀。

我厂大部分车床无对刀仪,为直接对刀,以下所说对刀技巧为直接对刀。

先选择零件右端面中心为对刀点,并设为零点,机床回原点后,每一把需要用到的刀具都以零件右端面中心为零点对刀;刀具接触到右端面输入Z0点击测量,刀具的刀补值里面就会自动记录下测量的数值,这表示Z轴对刀对好了,X对刀为试切对刀,用刀具车零件外圆少些,测量被车外圆数值(如x为20mm)输入x20,点击测量,刀补值会自动记录下测量的数值,这时x轴也对好了;这种对刀方法,就算机床断电,来电重启后仍然不会改变对刀值,可适用于大批量长时间生产同一零件,其间关闭车床也不需要重新对刀。

三、调试技巧

零件在编完程序,对好刀后需要进行试切调试,为了防止程序上出现错误和对刀的失误,造成撞机事故,我们应该先进行空行程模拟加工,在机床的座标系里面对刀具向右整体平移零件总长的2——3倍;然后开始模拟加工,模拟加工完成以后确认程序及对刀无误,再开始对零件进行加工,首件零件加工完成后,先自检,确认合格,再找专职检验检查,专职检验确认合格后这才表示调试结束。

四、完成零件的加工

零件在首件试切完成后,就要进行成批生产,但首件的合格并不等于整批零件就会合格,因为在加工过程中,因加工材料的不同会使刀具产生 磨损,加工材料软,刀具磨损就小,加工材料硬,刀具磨损快,所以在加工过程中,要勤量勤检,及时增加和减少刀补值,保证零件的合格。

以某零件为例,加工材料为K414,加工总长为180mm,因材料特硬,加工中刀具磨损非常快,从起点到终点,因刀具磨损都会产生10—20mm的稍度,所以,我们必须在程序里人为的加入10——20mm的'稍度,这样,才能保证零件的合格。

总之,加工的基本原则:先粗加工,把工件的多余材料去掉,然后精加工;加工中应避免振动的发生;避免工件加工时的热变性,造成的振动发生有很多原因,可能是负载过大;可能是机床和工件的共振,或者可能是机床的刚性不足,也可能是刀具钝化后造成的,我们可以通过下述方法来减小振动;减小横向进给量和加工深度,检查工件装夹是否牢靠,提高刀具的转速后者降低转速可以降低共振,另外,查看是否有必要的更换新的刀具。

五、防止机床发生碰撞的心得

机床碰撞对机床的精度是很大的损害,对于不同类型机床影响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对于刚性不强的机床影响较大。

所以对于高精度数控车床来说,碰撞绝对要杜绝,只要操作者细心和掌握一定的防碰撞的方法,碰撞是完全可以预防和避免的。

碰撞发生的最主要的原因:一是对刀具的直径和长度输入错误;二是对工件的尺寸和其他相关的几何尺寸输入错误以及工件的初始位置定位错误;三是机床的工件坐标系设置错误,或者机床零点在加工过程中被重置,而产生变化,机床碰撞大多发生在机床快速移动过程中,这时候发生的碰撞的危害也最大,应绝对避免。

所以操作者要特别注意机床在执行程序的初始阶段和机床在更换刀具的时候,此时一旦程序编辑错误,刀具的直径和长度输入错误,那么就很容易发生碰撞。

在程序结束阶段,数控轴的退刀动作顺序错误,那么也可能发生碰撞。

为了避免上述碰撞,操作者在操作机床时,要充分发挥五官的功能,观察机床有无异常动作,有无火花,有无噪音和异常的响动,有无震动,有无焦味。

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程序,待机床问题解决后,机床才能继续工作。

总之,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技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不能一蹴而就。

它是建立在掌握了机床基本操作、基础的机械加工知识和基础的编程知识之上的。

数控机床操作技巧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需要操作者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的有机组合,是具有创新性的劳动。

★ 数控车床加工编程典型实例

★ 线切割加工工艺论文

★ 数控车削加工工艺论文

★ 数控车床简历

★ 探论现代汽车座椅加工成型工艺

★ 无核枣汁加工工艺的探讨论文

★ 简析数控加工工艺与传统工艺

★ 航空蜂窝芯零件数控加工工艺

★ 数控车床实习总结

★ 紫山药魔芋保健果冻的加工工艺



原创文章出自天博,欢迎转载!

  • 联系方式
  • 传 真:0733-58134202
  • 手 机:138-0318-6242
  • 电 话:130-4380-2569
  • 地 址: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县光明西路588号(天博体育)
友情链接
在线咨询

咨询电话:

130-4380-2569

  • 微信扫码 关注我们

Copyright ©2012-2023 天博(tianbo)·TB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15028899号-1
扫一扫咨询微信客服
130-4380-2569